關于發布淮南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典型案例的通報(第一批)
關于發布淮南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典型案例的通報(第一批)

為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惠企行動”與“萬里行”活動工作部署,持續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利企便民水平,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淮南市市場監管系統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活動成效,現將其中部分典型案例通報如下:
案例1
鳳臺縣:精準培育地標品牌 “小糯米”賦能鄉村振興大格局
摘要:鳳臺縣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積極發揮資源整合優勢,以地理標志品牌建設為主要突破口,推動“馬店糯米”成功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標志登記,使其從“土產品”升級為“金名片”,有效帶動產業提質、農民增收,為縣域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勁動能。
案例簡介:“馬店糯米”因主產于朱馬店鎮而得名。鳳臺縣朱馬店鎮擁有悠久的糯米種植歷史,當地所產糯米顆粒飽滿、口感軟糯、營養豐富。但長期以來,鳳臺糯米多以初級產品形式銷售,品牌知名度低,市場競爭力弱?!榜R店糯米”成功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標志登記,標志著馬店糯米正式納入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體系,不僅確立了產品的區域身份,也成為鳳臺縣農產品品牌化的重要起點。
主要做法:
一是深入調研,精準挖掘品牌潛力。服務中心深入企業,全面摸排產業家底,明確將“馬店糯米”作為品牌化發展的核心,深入推進地理標志產品運用工程,助力產業興旺。
二是標準引領,筑牢品質核心基礎。聯合鳳臺縣農業農村等部門健全管理體系,參與研究制定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產品標準和管理規章,利用大數據構建“馬店糯米”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以標準化保障產品優異品質。
三是強化培育,打造區域特色名片。全程協助完成“馬店糯米”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登記,并指導企業強化品牌形象設計,規范地理標志標識使用,突出“馬店糯米”的地域特色和品質優勢,顯著提升了產品品牌附加值。
四是嚴格保護,維護品牌市場信譽。聯合執法部門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假冒地理標志產品的違法行為,并建立知識產權維權機制,加強與行業協會、企業的溝通協作,凈化市場環境,為品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典型意義:“馬店糯米”地理標志的成功注冊,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鳳臺縣積極圍繞“馬店糯米”產業品牌價值提升,帶動周邊2000余戶農戶參與生產,戶均增收達3000元以上,成為促農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輻射帶動6個鄉鎮的82個行政村,推動了糯米產業與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多業態融合發展,為鳳臺縣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
案例2
經開區:三級聯動賦能風險預警 專業服務企業出海防控
摘要:為助力企業應對國際化經營中的知識產權壁壘,提升海外風險防控能力,2025年,在省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中心的指導下,淮南市市場監管局與經開區分局積極推動,在轄區企業安徽某藥用輔料股份有限公司啟動省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預警項目。
案例簡介:該項目聚焦企業主要出口產品“微晶纖維素”,是淮南市獲批實施的首個省級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預警項目。通過省、市、區三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聯動,組織專業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目標市場的專利導航、商標監測與侵權風險分析,旨在建立一套系統化的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預警與應對機制,為企業安全“出?!北q{護航,并為全市同類企業提供可復制的示范經驗。
主要做法:
一是精準立項,鎖定風險核心。項目精準鎖定企業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微晶纖維素”,以其為主要分析對象,深入研判目標市場的專利布局與商標風險,確保預警工作直擊企業出海痛點。
二是三級聯動,構建協同機制。形成了“省級指導、市級協調、區級落實”的立體化工作格局。省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中心整合資源,提供宏觀指導與全鏈條服務支持;市局統籌協調提升區域國際競爭力;分局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貼身服務企業,為項目的高效落地提供堅實保障。
三是專業賦能,前移預警關口。引入北京知聯天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作為專業服務機構,為企業量身定制全鏈條風險防控方案,幫助企業制定具體的市場競爭策略和風險防控措施,實現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警”的根本性轉變。
典型意義:經開區形成了“政府引導-專業服務-企業主體”三方聯動的成功實踐,為基層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如何精準服務企業涉外需求提供了可借鑒的工作路徑。將知識產權工作的關口前移,從根本上提升了企業抵御海外風險的能力,變“事后救火”為“事前防火”。作為全市首例,項目形成可復制的“淮南經驗”,為有意向“走出去”的創新型制造企業提供了鮮活范本,形成“試點一個、帶動一片”的積極效果。
案例3
潘集區:服務零距離:知識產權宣傳進駐酥瓜展銷會
摘要:在年度潘集酥瓜節展銷會期間,潘集區市場監管局開展以“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為主題的知識產權宣傳周進展會活動。活動通過設置咨詢臺、宣傳展板,提供知識產權相關服務與法規宣傳,介紹人工智能在農業的應用,規范展品知識產權地理標志標識,營造良好知識產權保護氛圍。
案例簡介:潘集酥瓜”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與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因潘集區獨特氣候,具有“味甜、皮薄、酥脆”特點,享譽淮河大地。潘集區每年舉辦酥瓜節展銷會,今年展銷會期間,潘集區市場監管局緊扣“潘集酥瓜”這一地方特色品牌,將知識產權保護與展銷會場景、人工智能技術有機結合,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提升了參展商家和消費者對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的知曉度,營造了展銷會現場及周邊區域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
主要做法:
一是搭建咨詢平臺,提供便捷服務。在展銷會現場設置知識產權咨詢臺與宣傳展板,為參展商家和消費者提供面對面服務,直觀展示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知識與案例,方便群眾獲取信息。
二是開展多元服務,強化權益保障。針對參展商家和消費者需求,提供商標及專利咨詢服務,解答知識產權申請、使用等疑問;同時提供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與舉報投訴渠道,助力維護合法權益。
三是加強法規宣傳,提升保護意識。向商家系統宣傳商標法、專利法及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等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結合“潘集酥瓜”地理標志保護實例,增強商家對知識產權法規的理解與認同。
四是規范標識使用,維護品牌價值。對參展商家及展品的知識產權標識進行全面規范摸排,仔細檢查20余個展位、60余件農產品的標識使用情況,及時指出并糾正不規范問題。
典型意義:潘集區緊扣“潘集酥瓜”這一地方特色品牌,將知識產權保護與展銷會特定場景,實現保護措施與產業活動的無縫銜接,提升了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通過政企協同,整合了市場監管與知識產權保護資源,形成工作合力,構建了“在服務中監管、在監管中服務”的良性互動格局。為地方特色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范例,對營造良好創新環境、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案例4
壽縣:精準施策引金融活水,“入園惠企”解企業融資之困
摘要:今年以來,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真開展“入園惠企”活動,積極與銀行、企業溝通協調,搭建銀企對接通道,盤活企業知識產權資產,提升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持續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共為安徽博美奧齊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安徽漢邦日化有限公司等41家企業辦理了43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融資額3.2億元。
案例簡介:為加快企業知識產權轉化、運用,促進知識產權與金融資源深度融合,幫助企業緩解資金緊張、融資困難問題,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創新工作思路,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作為服務企業的重要抓手,通過推動“知產”變“資產”,助力企業破解發展瓶頸,實現知識產權價值轉化。
主要做法:
一是精準走訪摸需求。壽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實地走訪了合博機電、典一金屬制品、適客食品、徽之潤食品中、韋豪予應力、淋港食品、港斯食品、桃花源農業等十余家企業,與企業相關人員進行了座談交流,深入了解企業發展現狀、品牌建設情況和企業需求。
二是政策宣講促轉化。通過現場為企業詳細解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策和辦理流程,幫助企業深刻認識到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市場價值,引導企業將知識產權轉化為發展資金。
三是多方協同提質效。建立政、銀、企、評估機構多方協作機制,優化辦理流程,提高融資效率,確?;萜笳呔珳事涞?。
典型意義:知識產權“入園惠企”活動,是一項系統性、集成性的創新服務工程。它不僅是傳遞政策的“宣講隊”,更是診斷企業痛點的“醫療隊”、輸送金融活水的“輸血隊”和賦能企業長遠發展的“教導隊”。壽縣通過這項活動,能夠有效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最終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微觀基礎。
案例5
田家庵區:“政府引導+保險護航”,筑牢企業“出?!逼琳稀?/p>
摘要:協助安徽某環保餐具有限公司成功辦理海外知識產權保險,為企業節省維權成本,使企業可以將更多資源投入研發與市場拓展,增強了企業“走出去”的信心和底氣。
案例簡介:安徽某環保餐具有限公司深耕于環保餐具制造,產品遠銷國外,但近年受海外商標搶注、專利侵權預警等風險困擾,雖尚未發生實質糾紛,卻面臨布局成本高、維權能力弱的雙重壓力。田家庵區市場監管局聚焦轄區涉外企業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控需求,通過深入企業調研問需、整合保險、政策等資源,成功協助其辦理知識產權海外維權保險。
主要做法:
一是專班對接,精準摸排企業需求。組建服務專班,深入開展“一對一”調研。結合企業海外市場分布特點,重點梳理企業需求。
二是政策賦能,切實降低投保成本。針對企業需求,提供精準服務。田家庵區市場監管局梳理國家、省、市三級知識產權保險補貼政策,明確企業可享受補助標準,疊加財政補貼后,企業實際保費支出減少50%,切實降低企業投保成本。
三是搭建橋梁,提供全鏈條保險保障。聯合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淮南分公司,幫助企業辦理涵蓋“侵權訴訟法律費用”“境外調查取證開支”的綜合保險,針對專利侵權高頻風險提供全鏈條保障。
典型意義:田家庵區創新“前端預防”服務模式,突破傳統維權援助的事后應對局限,針對未出險企業的風險防控需求,通過保險工具將服務端口前移至知識產權布局階段;完善“政企銀?!眳f同機制,通過政府搭臺整合政策、保險、專業服務資源,既發揮財政補貼的杠桿作用,又依托市場力量破解企業“維權成本高、風險抵御弱”的痛點;是強化外向型經濟發展支撐,通過保險賦能增強企業“出海”信心,助力區域外貿企業從“產品輸出”向“品牌+技術輸出”轉型。
來源:知識產權運用促進科




